台南鹽水 蜂炮


台灣元宵節最著名的兩大民俗活動”北天燈,南蜂炮”,亦即新北平溪的放天燈與台南鹽水武廟的放蜂炮。放蜂炮的活動起源於清光緒11年(西元1885年),鹽水鎮因河港淤積,造成環境惡化,導致瘟疫流行,引發上千鎮民的死亡。民眾乃前往建於清康熙7年(西元1668年)主祀關帝聖君的武廟,在農曆1月13日關帝君誕辰之日時,奉請關帝爺繞境出巡3天,沿途引燃大量竹炮,直到元宵節。果然肆虐20餘年的瘟疫就此消失。至此,慣例於每年農曆1月14日上午8點,由武廟啟炮展開放蜂炮的活動,自元宵節當天正午12點,各廟宇的神轎齊集武廟報到、編號,下午1點準時出發,由關帝爺神轎領頭,出巡鎮郊10個里,沿途受信徒焚香膜拜,約下午5點返回武廟。轎夫們開始全副武裝的打扮,頭戴安全帽、身裹粗布衣、戴手套、口罩、耳塞棉花。6點一到,關帝爺領著各神轎再度出巡,依照編號順序前往鹽水鎮的接待巡繞。經過備有炮城的商家前,先以三進三退的傳統舞步向商家謝禮,然後由商家主人撕下罩在炮城上寫著”慶祝文衡聖君千秋”的紅紙,並點燃炮城下的引線,頓時火光沖天、鞭炮齊響。神轎在炮城前方接受蜂炮的衝擊洗禮。整個活動直到隔日凌晨5點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