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學甲 上白礁


明末永曆年間,福建勝同安縣白礁鄉人隨鄭成功從大陸渡海來台開拓墾荒。為求沿途平安,便從白礁鄉的慈濟宮分香迎接保生大帝神像來台,建廟奉祀,為學甲慈濟宮。至此每年學甲十三庄民會在農曆3月15日保生大帝誕辰時,迎神像返回祖籍白礁謁祖,即所謂”上白礁”。日據後,因路途遙源,以及政治因素,便改成遙祭方式。又因為早期學甲到白礁需要4天的時間,因此庄民提前在每年農曆3月11日來到登陸地”頭前寮”「請水」遙祭對岸白礁祖廟。上白礁祭典活動從清晨祭拜過保生大帝後開始,所有藝陣與神轎由人力扛抬的蜈蚣陣帶頭出發遶境,路線”學甲-頭前寮-學甲”,以學甲和中洲兩庄為主,其他庄頭也派出神轎與藝陣共襄盛舉,後來逐漸演變成遶行十三庄的大刈香,俗稱”學甲香”。整個祭典流程為出香(清晨祭拜保生大帝)-遶境(學甲-頭前寮-學甲)-祭典(頭前寮溪畔的白礁亭舉行謁祖祭典)-請水-回程遶境-入廟。
蜈蚣陣又稱百足真人陣、百足陣、蜈蚣坪、蜈蚣閣。在南部大型的刈香活動中,扮演開路先鋒,主要功能在驅邪降魔、逢凶化吉、開路解運。因此每次神明出巡遶境,蜈蚣陣總是在最前面,每抵達一座廟宇,蜈蚣陣便要遶著廟宇走3圈,意即”圈廟”。然後在廟宇旁停下,供香客信徒在其下穿梭以驅邪改運,或拿親人的衣服讓蜈蚣陣跨過解運。蜈蚣陣的結構是以多結腸塊木板串接,兩旁以長布圍成蜈蚣身,左右可以靈活轉動方便遶境遊行。每節上面放置1張椅子,有36-108個座位,每個座位都有1位適齡的孩童扮成歷史故事或神話仙童,即為蜈蚣身體。兩旁各1位轎夫,以肩扛或推輪方式前進,象徵蜈蚣之足。前後加上蜈蚣的頭尾,行進間猶如蜈蚣橫行市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