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東港 燒王船


傳說唐朝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微服出遊時遇險,溫鴻捨身救駕有功,皇帝乃親賜進士出身,當時救駕者共36人,亦一併賜封進士,36人義結金蘭。後來36進士奉旨巡行天下,不幸海上遇險,36人同時罹難,太宗痛失功臣,信其成神之說,追封「代天巡狩」,並建巨舶,王船上御書,凡王船靠岸的地方,百姓得殺豬宰羊,祭祀一番,若不誠心祭拜,全村將遭到瘟疫橫行,生靈塗炭的命運。清康熙23年,東港設下淡水巡檢司署,後來地方逐漸發展、墾民增加,因早年墾拓謀生不易並多瘴癘,先民為對抗疾病,藉由溫王爺信仰與香火原鄉科儀「王船祭」,以驅瘟除煞,彌平地方邪祟、疫疾等不潔之物,為全鄉祈福保安、帶來祥和。清康熙45年,先民並以攜來的溫王爺香火創建東隆宮,因此自清朝以來,東港迎王平安祭典活動,即以東隆宮為主。原始意義為送瘟出海,如今演變成祈安降服的活動,但仍保有濃厚的瘟神色彩。活動地點為建於清乾隆年間的東隆宮,3年一度,近來多在農曆9月進行,由東隆宮擲筊決定日期,整個平安祭典,由13項程序步驟接續完成,包括:一、「角頭職務的輪任」(送王後3天抽籤決定)。二、「造王船」(迎王祭典前2年開始建造)。三、「中軍府安座」。四、「進表」。五、「設置代天府」。六、「請王」。七、「過火」。八、「出巡遶境」。九、「祀王」。十、「遷船」。十一、「和瘟押煞」。十二、「宴王」。十三、「送王」。活動重頭戲為最後一天送王,吉辰一到,道長會帶領大總理拿鋤頭開水路直通外海,此時王船收錨鳴炮,在沈香粉與金紙助燃下,被大火逐步燒化,代表無形王船順風航向天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