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 乞平安龜


澎湖元宵節的「乞龜」傳承來源是認為「龜」是長壽靈性的動物,清道光年間,民間即以麵粉製作「麵龜」、「肪片龜」供信徒乞求分食,意喻「吃平安」。乞龜活動可追溯到澎湖地區有廟宇之始,訂名為「乞龜」主要是因為龜代表長壽及好兆頭,向神明求乞食用龜回家吃了能保平安,所以流傳至今。早期生活條件差,每到年初廟方往往提供以肪片麵團製作龜形祭品供奉神明也提供民眾免費求乞,來年讓乞得者自由還願,無須特別加利息,因此套上現代用語可謂「無息貸款」,僅有口頭承諾考驗彼此誠信。所以乞平安龜活動展現人情味與純樸民風。隨著大家生活水準逐漸改善,再加上各廟宇為展現敬神誠意及規模,平安龜的材質開始五花八門,各種亮麗的造形也讓人看了目不暇給,至今,「乞龜」的種類已變化萬千,糯米龜、麵線龜、麻薯龜、巧克力龜、蛋糕龜、近年更製作金錢龜、超級大米龜、黃金龜,重量愈來愈大,讓澎湖元宵節乞龜活動,更具特色。乞龜的方式:擲杯,為最原始的方式,也是目前大部分物品所進行的方式。到廟裡後,根據想要乞求的東西,告訴神明,有的廟宇會有專人幫忙跟神明講,有的可以自己講,講的內容要有人名、目的、要求的物品與利息等。澎湖元宵節的時候,事實上全縣的所有廟宇都會有活動,有的是一天、有的是兩天,最多則是三天。有些村里的慶祝活動最有特色與規模,而村子裡的小廟宇,就會回歸最傳統的乞龜方式。